中科院降雨强研究员应邀做学术讲座
  • 主讲人:降雨强
  •  
  • 举办单位:
  •  
  • 地点:医学院学术报告厅
  • 时间:1524207649
  • 信息来源:
  •    
  • 发布日期:2018-04-21 09:00:49
【字体:   】

中科院降雨强研究员应邀做学术讲座

   420日,应我校脑科学研究所的邀请,在医学院学术报告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影像技术分析平台首席科学家降雨强研究员为我们同大带来了一场题为“超高分辨技术及典型应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医学院闫玉清教授主持。
   降雨强研
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 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4 至 2007 年期间,在日本大阪大学应用物理系、Cybox. Co. Ltd.任博士后、高级研究员;2007 至 2010 年,在日本国立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分子科学研究所从事飞秒光镊及近场光学发面的研究;2011 年回国任华南师范大学特岗教授,2012 年引进至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任影像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光学显微成像、光学微操纵技术、超快和近场光学技术、金纳米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非线性极化作用的光学微操纵,发现了“光阱劈裂”现象;发明了用金纳米颗的双光子荧光进行生物细胞成像的新方法。相关工作已经发表于《Nature Physics》、《Advanced Materials》、《Scientific Reports》等国际学术期刊。担任《ACS Nano》、《Scientific Reports》、《Nanomedicine》及《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承担科学院仪器研发项目一项(537 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75 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290 万)。 讲座中降研究员介绍了科研常用的几种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如激光共聚焦技术、转盘共聚焦技术、单点激光共聚焦技术、宽场激光共聚焦技术、TIRF、STORM、STED、SIM等,它们各自的成像特点和适用范围,并提到双光子激发模式波长长,光吸收少,激发深度深,光学损伤少,特别适于活体神经系统研究等。
  
与会的老师们纷纷表示这真是一场“及时雨”,解救了我们实验结果成像系统选择茫然的问题,经过降教授的讲解,什么类型的实验适合怎样的成像系统一目了然,对学生们而言也是很好的科研方法学教育,非常实用。(脑科学研究所)